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推进实施我省村镇“温暖工程”的建议》(第1431083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
- 编辑:刘绍伟
- 来源:
万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实施我省村镇“温暖工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省村镇冬季取暖问题的关注与深入调研,您经过认真调查,针对我省村镇冬季取暖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极具建设性,对改善村镇居民生活条件、推动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您提出的建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学技术厅、省民政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全部采纳,并积极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中,推进实施我省村镇“温暖工程”。
一、我省村镇冬季取暖现状与困境
诚如您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我省地处东北,冬季漫长寒冷,村镇冬季采暖问题关系到村民生活质量与农村发展。在供暖模式上,村镇多采用自主供暖,以火坑、火墙、土暖气为主。但村镇房屋普遍存在保温隔热差问题,取暖消耗大量木材、煤炭,增加居民开支与劳动强度,还造成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虽然部分村民有已进行保温改造,如添加墙壁保温层和加盖阳光房,但普及不够,制约了村镇冬季供暖条件的改善。村庄布局分散导致采暖成本高且效率低,人口空心化导致农村房屋闲置,造成采暖设施闲置与维护难题,也增加环境污染与安全隐患,影响村民温暖过冬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二、落实和改善的具体举措
(一)强化统筹规划与规范引领
按照您的建议,我们将联合农业农村厅等多个管理部门,统筹谋划推进实施我省村镇“温暖工程”。加快制定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组织科研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制定村镇自建住房节能保温地方规范标准,严格依法依规推进工程实施。依据我省冬季气候特点和村镇住房现状,编制科学可行的“温暖工程”总体方案。积极跟踪现代科技发展,选用新型环保、节能耐用、安全舒适的建筑材料与成熟施工工艺。明确原材料供应和施工安装企业资质要求,制定严格工程验收标准,强化成本控制,减轻居民经济压力。牵头组织与原材料厂家、施工安装企业开展集中招投标谈判,建立合格企业目录,保障原材料和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同时,指导县级住建和农业农村等管理部门,协同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做好本区域内“温暖工程”的实施、监理和验收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引导现代宜居农房建设
为提高我省农村村民住房建设水平,加强村民建房风貌引导,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现代宜居农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改善冬季采暖等宜居条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开展征集全省现代宜居农房设计案例活动,将征集评选出的优秀现代宜居农房设计案例,无偿提供给村民自建房时借鉴使用。针对村镇自建住房分散、独立的特点,重点加强房屋四周墙壁保温隔热设置,兼顾屋面和地面。同步加强供水、排水管道的冬季保温防冻措施,优化房屋保温与设施防冻,提升房屋整体保暖性能。根据群众意愿和承付能力,合理倡导阳光房建设。为群众提供阳光房建设的技术指导与建议,确保阳光房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改善冬季室内温度。
(三)有序推进工程实施与保障特殊群体
推进实施“温暖工程”,优先服务实际过冬住户和申请返乡过冬住户。对既有住房,重点加强保温薄弱环节改造;对新建住房,严格按照节能保温规范标准设计施工。冬季取暖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对于提升村镇居民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民政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承担着保基本、暖民心、防风险、促和谐的重要职能,将积极做好全省村镇居民的冬季取暖工作,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和对国家有功家庭,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补贴政策,为五保、高龄、失能、孤寡、军烈属和经济困难群众等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确保他们能享受到“温暖工程”带来的便利。
(四)推动村镇集中供暖建设
对于人口集中的较大村镇,在新建住房和公共设施规划中充分考虑集中供暖可行性,预留相关空间和设施接口。
积极利用毗邻热力发电厂、城市等有利条件,加强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争取将符合条件的村镇纳入热电联产区域供热体系,逐步实现冬季供暖现代化。
(五)培育保温隔热产业发展
省科技厅强化顶层设计,将科技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纳入《辽宁省“十四五”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发展规划》。围绕节能环境、安全可靠的适用性技术开展科研攻关。2022年支持沈阳建筑大学开展了严寒和寒冷地区装配式超低能耗维护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30万元),支持辽宁超强防火保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STC无机复合聚苯A级保温板在建筑保温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100万元);2023年支持沈阳鑫逸洲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开展了超低能耗建筑墙材关键技术研发(300万元)。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期间,省科技厅将继续组织科研力量,围绕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智慧供热技术应用开展科学技术攻关,促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温暖工程”为契机,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培育我省保温隔热产业,鼓励企业创新技术,推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升我省保温隔热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为“温暖工程”持续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六)推进清洁取暖
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中,提出“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用能模式,增加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取暖炊事、农业生产加工等用能可再生能源替代,强化能效提升。”以此为契机,我省持续在推进北方农村清洁取暖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总结适合辽宁省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模式和典型经验。近年来,我省围绕北方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积极探索并建设推广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北方农村户用清洁采暖(“四位一体”)、生物质成型燃料清洁取暖等技术模式。截至目前,我省推广安装秸秆打捆直燃供暖锅炉230台,实现供暖面积500万平方米。每年可利用秸秆50万吨,节约标准煤近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5.5万吨、二氧化硫2125吨,不仅解决了北方农村冬季取暖难的问题,节约供暖成本,实现清洁取暖,还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达到固碳减排的目的。目前,我省建平县八家农场、朝阳县贾家店农场等多个村镇已经开始建设外墙保温、门窗改造、建阳光房、室内保温等农房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满足村民冬季取暖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结合我省农村地区实地调研情况,通过健全组织管理、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监督服务,持续推进实施我省村镇“温暖工程”,加强与各部门协作,积极落实各项举措,切实改善我省村镇冬季取暖状况,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再次感谢您的建议,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